資料來源:資深親職教育專家Bally

每天放學後,叫小朋友坐定定做功課,就如打仗一樣。通常小朋友不喜歡或不願意做功課,都有數個原因,家長可以如何協助小朋友呢?

第一,他真的不懂得怎樣做。如何才算是真的不懂得做?我發現有不少小朋友回到家後,原來有八成的功課要家長從旁指導,那麼小朋友自己一個處理不了,他就當然等待父母回家。在父母角度中,他們就會覺得小朋友不願意做功課了。

第二,小朋友其實有八成是懂得做的,但他其實很想父母陪伴自己,所以他會爭取和父母一起的時間,等到父母一起,就裝作不懂得 。其實他們不是想不懂的,而是潛意識地希望父母陪伴自己,想和父母一起做功課。

第三,可能是他們太累了。原來是父母在安排方面,沒有給小朋友一個恰當的時間表,令他們在一個不佳的狀態中做功課,所以小朋友就不願意做了。

如果小朋友原本是不懂得做,家長應和學校好好溝通。如果學校願意將功課的程度調彽,適合小朋友做,這樣家長就不需要擔心程度的差異。如果小朋友不喜歡做功課,久而久之就會變得討厭上學,繼而失去學習的動力。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學校溝通,是否可以給他一些較淺的功課,令小朋友在做功課的過程中是享受的。

如果學校是不能夠配合,那麼家長要想想自己如何從旁指導,令小朋友或在假日慢慢讓他上一些由淺入深的課程,或給一些字讓小朋友認得,或透過一些遊戲剪接,令小朋友明白讓他慢慢享受做功課。

其實在教育界最擔心的就是他們已經抗拒學習,抗拒上學和抗拒做功課,所以我們要真真正正地正視小朋友不願意做功課的原因。有些小朋友很喜歡和爸爸媽媽黏在一起,但在現時的社會大部分父母回到家後會和小朋友做甚麼?就是做功課,這是他們唯一的親子時間。如果唯一的親子時間,大家也關係不好或不高興,就會製造很多家庭或婚姻的問題。

如果小朋友不願意做功課,只是為了等待父母。家長可在小朋友身邊半玩耍,半陪伴,用半親子的方法和他一起做。你可以在旁邊看書或做一些類似功課的東西,例如工作上有些東西要帶回家處理的,讓小朋友覺得你在他身邊陪伴,你在做事他也在做事。

有一個令人感擔心的情況,便是很多家長會說:「行了,你做吧,我就在旁邊」,但其實家長在看電視、看手機或玩遊戲機。這樣的話小朋友就會覺得其實你不是在陪伴他,大家都不是在做同一樣事情。當然就算小朋友大部分都懂得怎樣做,家長不用爭取時間做其他事,最好真正地看著他做。在旁邊不停稱讚他:「不錯喔,原來真的會做喔!」給他多一點稱讚,那麼這個就是最好的方法了。

如果小朋友到了K3下學期左右,其實他們都已經成大了,挺有獨立能力的。家長或許會想「這麼大了,不應該再陪他做功課了」,其實家長從小到大已經開始要有時間表的鋪排,讓小朋友跟隨。譬如小朋友放學回家,他們要休息一會或吃一點東西和玩一會遊戲,可能半小時或者45分鐘後就開始要做功課了。

在K1、K2的時候,家長可以在旁陪著他,但到了K3家長就可以用獎賞的方法,「如果今天我下班回來後,我看到你完成功課,就給你一個剔號。如果做完功課後,你很乖地去洗澡,接著我會再給你一個剔。」給小朋友一個時間表讓他自己看,他每剔完之後家長便給他星星或心心。在他的時間表,每一星期的時間表儲了足夠的星星,媽媽就要有些承諾,例如去公園玩等。那些獎勵最好都是親子活動,不是買玩具、禮物或糖果。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